作者 : Brain.com 記者 鄭雅菁
哪些商品是不景氣剋星,即使市場一片低迷,依舊逆勢成長?哪些商品的熱銷,是帶動景氣復甦的領頭車?市場上有一群被忽視的「消費精英」,他們在哪裡?需要什麼?
為什麼在不景氣時,女性服飾銷售衰退,但同是女性用品的美妝商品,卻表現亮眼,為什麼?當景氣翻紅之後,服飾市場回溫,但為什麼鞋類商品卻能一枝獨秀?在歷經景氣波動的循環後,市場上出現一群「消費菁英」,不但消費能力不受景氣影響,而且單筆消費金額高於平均值,這群人的真面目到底是什麼?
由台灣廣告主協會所舉辦的三場「2011消費趨勢解析」座談會,最後一場於2011年1月6日壓軸登場,請來鼎鼎聯合行銷Happy Go的營運長梁錦琳和洞察實驗室的羅瑩,剖析消費者的購物行為,替來自各行各業的廣告主找出市場新藍海。
不景氣的商品趨勢
從Happy Go卡友中抽樣調查,可以發現在經濟不景氣時,有69%的消費者會選擇減少支出,另外的28%會選擇儲蓄,只有3%的消費者消費方式不變。不景氣來襲,首當其衝的是服飾業者和珠寶業者,這些沒有必需性的奢侈消費,都因為消費者傾向保守的消費態度而減少。家電以及3C商品等耐久財,也因為沒有迫切的需求,而被延遲消費。
2008-2009年的台灣,經歷全球金融風暴,市場一片慘澹,但餐飲類的消費,卻不受影響。可見消費者甚麼都可以省,唯有吃不能省。此外,一些保健護理類的商品,也在這一波震盪中走紅。除了近年消費者的健康意識抬頭外,不景氣帶來的生活壓力,也是消費者開始需求健康保健商品的原因之一。
美妝類商品,出乎意料地在不景氣中依然受到消費者歡迎。其中一些單價不高的開架式美妝,像是口紅等,行情看俏。消費者只要花點小錢,卻可以在苦悶的不景氣中享受美麗,何樂而不為?
景氣翻紅的指標商品
根據鼎鼎聯合行銷調查,2010年至今,市場開始景氣觸底回升,在過程中,女性服飾、視聽影音、寢具和汽車等商品,都有不錯的表現。
服飾類商品中,鞋類商品買氣最旺。當經濟不景氣時,掌管家計的太太媽媽們,也許一學期才替孩子換一次鞋,一旦經濟景氣好轉,又遇到特價時,媽媽們一出手就是3、4雙新鞋入袋。
書籍出版品等商品,也是這一波經濟復甦下,具有發展潛力的品類。當消費者口袋中多了閒錢,開始願意投資自己,尤其一些輕鬆、溫暖的小品書籍,在市場上頗受好評。
景氣循環下的消費族群
梁錦琳從Happy Go會員資料取得樣本數,分析台灣消費者的購買行為,發現30歲以下消費者,勇於嘗試新商品服務,不過一旦面臨不景氣,就會立刻失去品牌的忠誠,改以低價購便宜的替代品牌。而36-45歲的消費者,對於景氣反應最敏感,經濟狀況好時,消費大幅成長,反觀經濟狀況不好時,消費衰退也是最明顯。
消費精英-熟年族群
有一群人,不論景氣起起伏伏,都還是維持固定的消費方式,雖然他們只佔市場人口數的30%,但消費金額比卻大於30%。這一群人就是長期被市場忽視,年齡45歲以上的「熟年」族群。
熟年族群,每個月平均消費1萬元在自己身上,而且可支配的所得比起26-45歲消費者,每個月多出7千元。
而他們的經濟實力,也展現在他們所消費的商品上,83%的熟年消費者擁有房地產高於42%的青年族群。此外,熟年族群中64%擁有汽車,比起青年族群多出17%,但是有多少汽車是針對熟年市場訴求?
當我們都以為,年紀大的人不會使用3C商品,但Happy Go調查數據卻顯示,62%的熟年消費者使用筆記型電腦,使用率只略低於年輕族群的65%。熟年消費者使用智慧型手機,比例也有22%,而年輕族群使用比例則為29%。由此可見,熟年消費者對3C商品的需求,並不會低於年輕族群。不過,市面上卻沒有專為熟年族群量身訂作的3C商品。
洞察實驗室的羅瑩進一步指出,台灣熟年族群大多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,但大部分品牌,由於不了解,經常在做市調時,以21-45歲的族群為基礎調查,45歲以上的消費者調查幾乎沒有,完全忽視熟年市場的蓬勃發展,當然也缺乏和熟年族群溝通的管道;換句話說,熟年市場的商機,仍有一大片藍海,等著被開發。
別以為健身房只有年輕人去,許多熟年消費者,也一樣熱衷運動,而且願意持之以恆。國外就有健身房專為熟齡消費者,開闢一個專屬的健身時段,讓熟齡朋友們,能免於年輕人異樣的眼光,自在的做運動。
如果腦力激盪一下,不難發現,熟年族群還有很多需求,等著被滿足。
Happy Go 小檔案
*2005年上市,全台規模最大的跨店聯合集點卡。
*目前可在全台7500店點使用。
*全台擁有800萬卡友,平均每3人中,就有一人擁有Happy Go卡。
*擁有龐大的記名會員資料庫。
*2010年共發出了20億點數,共創造2000億台幣的消費金額。
出處「動腦網站http://www.brain.com.tw/」
歡迎轉載,但請註明出處及網址.文章若有侵權,來信告知,我們會盡快處理.